『虛空有盡 我願無窮』

聖嚴師父遺言

一、 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我身後,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堅固子。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毘、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舖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輓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

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三、凡由我創立及負責之道場,均隸屬法鼓山的法脈,除了經濟獨立運作,舉凡道風的確保、人才的教育、互動的關懷及人事的安排,宜納入統一的機制。唯在國外的分支道場,當以禪風一致化、人事本土化為原則,以利純粹禪法之不墮,並期禪修在異文化社會的生根推廣。

四、法鼓山總本山方丈一職,不論是由內部推舉,或從體系外敦聘大德比丘、比丘尼擔任,接位之時亦接法統,承繼並延續法鼓山的禪宗法脈,亦不得廢止法鼓山的理念及方向,是為永式。佛說:「我不領眾,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團精神中心,督策僧團寺務法務僧斷僧行,依法、依律、依規制,和樂、精進、清淨。

五、我的著作,除了已經出版刊行發表者,可收入全集之外,凡未經我覆閱的文稿,為免蕪濫,不再借手後人整理成書。

六、在我身後,請 林其賢 教授夫婦,將我的「年譜」,補至我捨壽為止,用供作為史料,並助後賢進德參考。故請勿再編印紀念集之類的出版物了。

七、我的遺言囑託,請由僧團執行。我的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乃是一場莊嚴的佛事。

八、僧俗四眾弟子之間,沒有產業、財務及權力、名位之意見可爭,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種環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諸賢各自珍惜,我們有這番同學菩薩道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曾在無量諸佛座下同結善緣,並將仍在無量諸佛會中同修無上菩提,同在正法門中互為眷屬。

九、在這之前本人所立遺言,可佐參考,但以此份為準。
  末後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法鼓山 創辦人

 

中華民國九十八(二○○九)年

(出處:法鼓山http://www.ddm.org.tw/event/master_shengyen/will.html)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無法逃避的事一定要發生時,就讓它發生吧!
接受它等於把問題解決了;
如果逃避它,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聖嚴說禪

不斷變化的心念

聖嚴法師

我們的身體經常在不斷地變化,

其實我們的念頭也一樣。

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川流不息、變遷不已,

所以,佛教「四念處」中的「觀心無常」,

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明白,

心念在剎那之間生滅不已,是虛幻的。

 

一般人的心是煩惱心、妄想心,

心念往往隨著浮光掠影、捕風捉影變動不已,

所以並不真實,只是暫時而非永恆的存在。

我在美國遇到一些西方人,常常會改變主意,

如果問他:

「你昨天不是答應了,今天為什麼反悔了呢?」

他就會回答:

I change my mind.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

「我改變主意了。」

其實「mind」本身就是「心」的意思,

所以也可以說成:「我改變了我的心。」

這就是無常的心,

因為它是可以改變的:

昨天想的跟今天不一樣、剛才想的和現在不一樣;

自己的想法可以互相衝突、違背,

向著不同的兩個方向走,

這就證明我們的心是無常的。

不只西方人如此,

所有眾生的心念都隨時在改變。

佛經告訴我們,眾生的煩惱心變化不定,

一個念頭有「生、住、異、滅」四種型態,

前念與後念也會互相交替、念念相續,

不斷地生滅、變化。

今天你看到一朵玫瑰花,

覺得很歡喜,想要聞聞它、親近它,

明天可能因為玫瑰的刺扎痛了你的手,

你的心念又改變了,

覺得這朵花真討厭,就不想碰它了。

對人也是一樣,今天覺得厭惡至極的人,

經過一段時日的相處,對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知道他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人,就會愈來愈喜歡他,

這就是所謂的「日久見人心」。

由此可知,我們的看法和觀念都會改變,

這就是無常的心。

「心」是我們的主宰,

所以我們一講心念無常,好像就失去主宰了。

其實,正因為心念無常,我們才會見到,

在無常背後還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心,

就是所謂的「佛心」、「清淨心」,

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所要明、要見的心,

也是智慧心、慈悲心。

它沒有自私自利、自我執著,也沒有自我中心。

清淨的心也是不變的心,

否則,今天成佛的人,如果改變心意,說一聲:

I change my mind.」明天就又變成眾生了。

一個已經解脫的人,完成了清淨的智慧心以後,

就再也不會三心二意了,

因此《涅槃經》指出,

無我、常住不變的心,就是佛心。

不過,可能是因為佛法一直強調

這個世界是虛幻的,影響所及,

很多中國文學作品對佛教的描寫就是消極厭世的,

似乎佛法講的不外是虛幻、無奈、無常,

《紅樓夢》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並非如此,

佛法所講的無常是非常積極的,

就是因為無常,所以才不需要失望。

雖然現在你可能覺得煩惱很多、憂慮重重,

感到非常痛苦,

但隨著時間過去,環境改變,

就會有新的情勢出現,

我們的感受也會跟著慢慢轉變,

心情就會變得開朗。

例如,先前你可能覺得很憂慮,

好像已經毫無希望、前途一片黯淡,

但是聽到佛法後,心念一轉,

馬上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所以,實際上,

無常的觀念能為我們帶來無窮的希望。

正因為念頭可以糾正,

只要改變觀念,人生就會跟著轉變;

即使環境不變,

未來的希望仍然會在我們心中,

不斷的展現開來。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92

P.S.每收到法鼓文化寄來的心靈電子報,內心總是充滿法喜與感恩,今晚再收到時不禁悲從中來...萬般不捨與無盡的哀思...祈願慈悲的聖嚴法師早日乘願再來,廣度娑婆苦難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Fang 合十

http://tw.myblog.yahoo.com/fang-memo/article?mid=44544&prev=44734&next=44531&l=f&fid=15

試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