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尊賢者 猶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 還從己墜

逆風揚塵 塵不至彼

還坌己身
賢不可毀

禍必滅己

 

《四十二章經》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著外來的恩賜

 

而對於這些恩惠 有些人卻麻木不仁

 

熟視無睹似乎這一切都理所當然

 

因此包容不是遷就

 

更不是縱容

 

包容不是面對權貴時 卑躬屈膝低聲下氣

 

更不是畏懼高官而放棄對正義的追求

 

Photobucket

 

笑對自己的 不幸

 

包容別人的 不足

細心思量與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小善”、“大善”本質都是善

小惡大惡本質都是惡
 

 

絕不能因為就否定它的實質

 

 

人生在世躲避不了..

 

疾病雖是對手 也要治療它

 

煩惱雖是對手 更要面對它

 

智者:轉煩惱為菩提

 

 

讀四十二章經有感..與大眾共免之

 

 

miing

 

Photobucket

                                                                      

什麼叫做結夏安居

在佛陀時代,有一種結夏安居的規定

就是印度當時有三個月雨季的時期,雨季時風雨會下的很大,蛇群們開始從洞裡爬出來活動,因此很容易咬傷外出托缽佛陀的弟子,或被大水沖走的,佛陀發現這種現象後,才開始規定從 四月十五日 到 七月十五日 的這三個月的期間為結夏安居,也就是把他的僧團分散開來,要他們在這三個月裡有個住處可以專心精進用功,安居的地方須具足三個條件。

第一、空曠沒人打擾的地方,第二、附近有人會供養的地方,第三、要有三個人以上,然後開始做三個月的精進,後來這三個月精進的效果不錯,很多人開法眼,也有很多人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甚至無漏的阿羅漢,所以大家都知道佛陀弟子們結夏安居結束後,都去供養僧侶來求得福報。

過去印度大多數都有祭祀的習俗,透過祭祀來拔度祖先,也想得到種種功德,因此緣故來供僧的人也越來越多。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也把供僧習俗引進到中國,不過供僧方式後來開始慢慢隨著環境有所改變,又換成不同的供僧方式,這是因為社會風俗不同,所以方式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供僧一直流傳到至今,所以這是供僧的源由。

(本文取材於慈蓮月刊26期大願比丘結夏供僧開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