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最親愛的家親眷屬,臨終時可能就是你冤親債主

 

 

 

凡夫在臨命終時,念佛也不例外,念佛的人功夫定力不夠,臨命終時冤親債主都現前了。哪些是你的冤親債主?

 

可能是你最親愛的,他也好心好意,你病得這個樣子,趕快把你送到加護病房。這不是好事情嗎?

加護病房受的那些罪,臨終這個人他的感受跟地獄沒有兩樣,他會對你生起極大的瞋恨心,瞋恨心一生起就墮地獄去了。

 

 所以佛經上告訴我們,凡人臨終的時候,呼吸停止,沒有呼吸了,八個小時之內不能碰他;不但不能碰他的身體,他睡的床鋪都不能碰,怕他生煩惱,他一生煩惱,他三途去了,你說多可怕!

 

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神識真正離開身體,這個時候你動他沒有關係,他已經離開了,通常八個小時沒離開。 

 

我們也親眼看到過,遇到過這個事情,臨終呼吸才斷,立刻就是加護病房去急救。也有醫生會問你的家人要不要急救,學佛的人會告訴他不需要。

 

醫生也贊成,他們有經驗,他們懂得,急救時受的那種苦,不應該!所以這個常識我們不能不知道。

 他這個時候,剛走的時候確實神識無主,我們一般人講靈魂,離開這個身體,離開他平常自己生活習慣,突然到了一個很陌生的境界,這個時候怎麼樣?

一生所造的善惡業種(業習種子)統統現前。到哪裡去投胎?

 

佛告訴我們,業習種子強者先牽,哪一個種子力量強,它就牽著他到哪一道去。

 

這叫引業,引導他到六道裡頭哪一道去投胎。 

那我們自己要想想,我們是善的業力強,還是惡的業力強,就知道我們會到哪一道去,大致上自己能清楚。

 

貪的習氣非常重,你是貪財還是貪色、還是貪名、還是貪利養,你會到哪一道去,大致上就差不多。 

貪心是鬼道,瞋恨心是地獄道,愚痴,那就是此地所講的顛倒,沒有主意,愚痴多半在畜生道。

 

念念仁義道德,古人所講的倫常道德,念念是這個,人道來了;念念是十善,利他不是自利,天道去了。 

所以我們自己想想,我們哪一個念頭強?

 

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讓你薰陶,自己能曉得一切時、一切處你想什麼。歸結到最後,什麼念頭都比不上阿彌陀佛這一個念頭。

 

你真正明白、真搞清楚了,你才會放下萬緣,一向專念。

 

為什麼?為臨終最後的一念,只有這一念,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正念,這是念佛人的正業。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21

 

 

醫界應積極推廣臨終DNR的觀念 

陳榮基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常務監事

 

恩,從前的人,大多死於家中,由家人陪伴安詳往生。近代醫學進步,很多人死於醫院。自1960年代以來,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發明,繼之以不斷發展的高科技醫學,它雖然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並沒有提高人臨終的生活品質。

 

反而使醫療提供者, 尤其是 醫師,產生了與上天爭命的妄想,也使民眾誤信醫療萬能,人定勝天。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醫院中因為醫師的「英勇奮戰」而痛苦的死亡。

 

醫師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失敗,家屬認為如未經醫師最後的CPR的急救努力,是不孝或不愛,或不忍心讓家人走了。

 

另一方面,癌症已成為包括台灣在內的已開發國家的第一大死因。當癌症進入末期時,醫師在使盡所有武功而知道無法救回病人時,往往「逃離」病人,讓病人無奈的承受癌末種種痛苦的折磨。

相反的在臨終時又因為CPR,讓已經飽受癌症折磨的病人,再一次受到極端的痛苦,含恨而終。

 

幸而1967年英國的西西里。桑德思醫師終於在倫敦開辦聖克力司多福安寧院,開啟了用積極的醫療作為,以解除病人身心靈的痛苦,讓病人安享餘生的安寧緩和醫療(Hospice palliative care)

此一人性化的醫療,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而於1990年傳進台灣。200067日 我國立法實施「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20021123日 修訂),賦予我國國民可以在臨終時選擇或拒絕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DNR)的權力,使安寧的推動有了法律的加持[2]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規定自己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或家人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的病人,如罹患末期疾病,臨終時可以不再受到CPR的折磨。

 

但如在急救過程中,已被接上呼吸器,結果未能恢復呼吸時,自己簽署意願書者,得以撤除呼吸器。

自己未簽署意願書者,則依法不能撤除呼吸器,只好讓病人及家人繼續承受痛苦,直到心跳自然停止。

 

醫療人員應該努力教育病人及社會大眾,譬如在住院須知中告知病人:「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您有權簽署『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DNR意願書)」,將可減少很多人臨終時的痛苦。

 

將民眾簽署的「DNR意願書」註記入健保IC卡,則更能保障國民獲得善終的希望。

 

衛生署已於今(95)5月委託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受理收集民眾『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及『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等資料,彙整後送交中央健康保險局,以利中央健康保險局將上述個人意願登錄到健保IC卡。

 

在病人臨終時,生活的品質可能優於生命的延長,醫師在此時,如能尊重病人意願,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並在臨終時協助病人有尊嚴的死(die in dignity)或安詳的往生(peaceful death),將是莫大的功德。

 

大孝與大愛應是陪伴臨終家屬,協助其坦然接受疾病,安度餘生,安詳捨報往生。病人的死亡,並非醫療的失敗,未能協助病人安詳往生,才是醫療的失敗。

 

 

 

 

*此篇欲引用者可直接複製圖不必上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