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期專欄:勸學(下)

下面說他的成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是喜悅,佛法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時」是時時刻刻,「習」是做到,不是念在口上,不是記在心上,是要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就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諺語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生活快樂,叫一般人羨慕。

你的學問、道德成就了,「實至名歸」,你的名聲自然就遠聞,於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真樂,為什麼?他到你這個地方來,想得到什麼?是道是學!他不是為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而來,這種朋友志同道合。

教學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學習有無成就,關鍵是在你對於聖學有沒有尊重的心。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學修道,對於道學沒有誠敬心,縱使佛菩薩、孔夫子親自來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反之,老師差一點,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誠敬心,你還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過老師,這就是古人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聖學賢。第一要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存心。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的,宇宙、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楞嚴經》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些話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於是我們應當存什麼樣的心,這是修行成就的關鍵。

大乘法以菩提心為體。《大乘起信論》講,菩提心之體,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分兩種,一是自受用,對自己的,叫「深心」;二他受用,對別人的,叫「大悲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也說三種,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發願心」。

我們將《經》跟《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格外的明顯了。《論》上講的直心,《經》上講的至誠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體是真誠、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也就是自性性德之體,就是真誠。它起作用,《經》跟《論》自受用都講深心。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

以《無量壽經》上的說法,什麼叫深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是深心,是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第一個要清淨,決定不能夠染污,淨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對待自己,要養自己的平等心;要養自己的正覺心,覺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這就是覺正淨,自性三寶,自受用。大悲心、迴向發願心,就是慈悲心。

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誠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學裡面,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正覺是慧學,這就是自性裡面的戒定慧,本來具足的。現在為什麼失掉了?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誠。

修行、學佛、修道,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就是學這個。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的是回頭,從虛偽回歸到真誠;從貪婪回歸到清淨;從嫉妒、障礙回歸到平等;從愚痴回歸到正覺。

大菩提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表現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之後你肯定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斷了;放下分別,塵沙煩惱斷了;放下妄想,無明煩惱也斷了,自性圓圓滿滿的顯現出來。

所以,佛門裡面修學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就是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才達到究竟圓滿。

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從布施,布施是從事上下手。我常常勸勉同學,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哪裡放?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不能夠有佔有的念頭。這十六個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業障去了一大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有把握。但是,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會造成你往生的障礙。這一生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不能往生。

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而隨順經典的教誨。換句話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想,我們就怎麼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學佛菩薩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這裡頭有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自在、隨緣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不能有絲毫勉強。弘法教學,哪個地方有緣到哪裡去,沒有緣,我們就離開,不生煩惱,天天都在歡喜當中。挫折在所不免,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外有六師外道,內有六群比丘,這都是示現,看看佛怎樣處理。孔夫子在陳絕糧!至聖、如來,在一生示現當中,都不能沒有挫折,我們過去、今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現在我們覺悟了,這一切挫折,譬如毀謗、人家造謠生事來傷害、陷害。我們用什麼心態面對?我永遠是感恩的心。有人問我,不理他就算了,你為什麼還感謝他?要感謝,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過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現在果報現前,這個帳就了了,一筆勾消。每個挫折,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麼能不感恩!善緣順境,逆境惡緣,統統都要做到純淨純善。

「成聖成賢,成己成物」,成己是自度,成物是度眾生,「總在好學」。你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能不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能不能成為菩薩,關鍵在你好學。自行化他,離開好學統統都落空了。中國古人說「學所以治己」,治己就是修身,在佛法講就是自度。「教所以治人」,治人就是度他。「不學則不智」,不智就是愚痴。「不教則不仁」,就沒有慈悲。所以孔夫子跟我們講「不如學也」。一生都在求學,都在做學問,同時也教他,教學相長,所以能夠成為大聖,成為至聖。
  
印光大師開示:誠信願真切

大覺世尊,善治眾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樂。心病者何?貪瞋癡是。既有此病,則心不得其正,而逐情違理之念,熾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則殺盜淫之劣心,直下現諸事實矣。所謂由惑造業,由業招苦,經塵點劫,無有了期。如來愍之,隨彼眾生之病,為之下藥。

為彼說言,貪瞋癡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圓明淨妙,如淨明鏡,了無一物;有物當前,無不徹照。物來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隨物轉。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塵合覺,使入聖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無根;縱有寒熱感觸,亦無危險。心既得其正,身隨之而正。以既無貪瞋癡之情念,何由而有殺盜淫之劣行乎?

人各如是,則民胞物與,一視同仁。又何有爭地爭城,互相殘殺之事乎?以故古之聰明睿智之王臣,無不崇奉而護持者,以其能致治於未亂,保邦于未危,不識不知,致太平於無形跡中也。

倫理道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大乘佛法的世紀

在古時候古聖先王,碰到一個好的皇帝、好的領導人,什麼叫好?他會教,把人民都教好了,這是好的領導人。不會教的把人都教壞了,教好了這個國家長治久安,教壞了社會動亂,地球災變就多了。統治一個國家、帶領這個世界,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教育。

這些年來我們常常聽到中國人崛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人聽到這個話心裡感到慌張,中國人要是統治全世界這還得了。大家都是提起防範,其實對這句話錯會意思的人很多。

我這些年有這些機會接觸國際上一些人士,包括國家領導人,我曾經提出這個話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中國人說的,誰說的?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他在七十年代確實說過這個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所以二十一世紀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大乘佛法的世紀。不是中國的軍事,不是中國的政治,也不是中國的工商企業,更不是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中國的文化,為什麼?

中國的文化以孔孟,孔孟代表的是什麼?仁義。仁者愛人,中國傳統文化是愛的文化。義是循理,什麼叫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情理法這叫義,這是孔孟學說的核心,中心。在今天這個混亂的世界,如果孔子來了,你問他老人家用什麼方法來對治?肯定他用兩個字忠恕。《論語》上說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兩個字就能把現在世界擺平。

心得交流題目:心裡悶悶不樂?

有學長提到心裡悶悶不樂,恕末學直言:這是菩提心還沒有發出來的表現。十幾年前,末學也是經常悶悶不樂,覺得誰都不理解我。

我的一位表姐說我是享福享折了!如果您還在悶悶不樂,就想一想很多流浪的小孩子等您去救護,很多受苦受難的眾生還在血淚中盼您去拔濟……您的使命有多大啊!捨我其誰!不趕緊下功夫念佛,好早日幫助這些過去父母,能對得起誰?放下我自己,趕緊念佛,為時不多了啊!

答疑解惑

問:當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父母是否至少能往生天道?

答:有這個可能。世間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父母雖然住在鄉下受些苦難,如果兒子做了皇帝,地方上官員對他恭不恭敬?人人都願意去照顧。如果兒子到西方世界作佛,這些龍天鬼神都另眼相看,總是對你恭敬。這生天道,是一個很正常、很符合人情的想法。

《地藏經》講,婆羅門女還沒成佛,還沒往生西方,只是念佛的功夫得力,我們在經上看她是念到一心不亂,縱然不是理一心也是事一心,她的母親就生忉利天。所以我們要想超度自己家親眷屬,真用功,真修行。自己功夫不到,沒有法子,家親眷屬沾不到光。

問:老法師強調念佛以《弟子規》為基礎才真正有把握往生,但淨土宗強調「三根普被」,不論善惡。如此說來,行者念佛求生應可如願。然往生者甚少,萬中只得一、二者何解?

答:答在問中,沒有《弟子規》的加持,所以不能往生。這個道理在哪裡?淨宗的經典,《彌陀經》、《無量壽經》大家常讀,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弟子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你佛念得再好,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理就在此地。三根普被是一點都不錯,但下下根也要是個善人。惡人懺悔,回頭向善,就是善人。不能說是惡人惡念、惡行都可以帶去。所以阿彌陀佛來接引,惡人已經改過自新,被接引的肯定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們想想,自己善不善?要不善,好好學《弟子規》,學「十善業道」,這很重要。

(文摘:佛陀教育雜誌348期)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スイレン1

引用時~先快速點3下、複製框內の文章語法、進入內容編輯區~

"勾選"左下角-觀看HTML 原始碼,"貼上語法" ~填上文章 "標題" ~按 "發表"即可!


 
























本期專欄:勸學(下)


下面說他的成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是喜悅,佛法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時」是時時刻刻,「習」是做到,不是念在口上,不是記在心上,是要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你就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諺語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生活快樂,叫一般人羨慕。


你的學問、道德成就了,「實至名歸」,你的名聲自然就遠聞,於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真樂,為什麼?他到你這個地方來,想得到什麼?是道是學!他不是為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而來,這種朋友志同道合。


教學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學習有無成就,關鍵是在你對於聖學有沒有尊重的心。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學修道,對於道學沒有誠敬心,縱使佛菩薩、孔夫子親自來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反之,老師差一點,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誠敬心,你還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過老師,這就是古人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聖學賢。第一要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存心。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的,宇宙、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楞嚴經》講「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些話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於是我們應當存什麼樣的心,這是修行成就的關鍵。


大乘法以菩提心為體。《大乘起信論》講,菩提心之體,是「直心」。菩提心的作用,分兩種,一是自受用,對自己的,叫「深心」;二他受用,對別人的,叫「大悲心」。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也說三種,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發願心」。


我們將《經》跟《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格外的明顯了。《論》上講的直心,《經》上講的至誠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體是真誠、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也就是自性性德之體,就是真誠。它起作用,《經》跟《論》自受用都講深心。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


以《無量壽經》上的說法,什麼叫深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是深心,是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麼心對待自己?第一個要清淨,決定不能夠染污,淨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對待自己,要養自己的平等心;要養自己的正覺心,覺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這就是覺正淨,自性三寶,自受用。大悲心、迴向發願心,就是慈悲心。


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誠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學裡面,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正覺是慧學,這就是自性裡面的戒定慧,本來具足的。現在為什麼失掉了?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誠。


修行、學佛、修道,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就是學這個。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的是回頭,從虛偽回歸到真誠;從貪婪回歸到清淨;從嫉妒、障礙回歸到平等;從愚痴回歸到正覺。


大菩提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表現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之後你肯定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斷了;放下分別,塵沙煩惱斷了;放下妄想,無明煩惱也斷了,自性圓圓滿滿的顯現出來。


所以,佛門裡面修學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就是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才達到究竟圓滿。


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從布施,布施是從事上下手。我常常勸勉同學,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從哪裡放?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不能夠有佔有的念頭。這十六個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業障去了一大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有把握。但是,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會造成你往生的障礙。這一生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不能往生。


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而隨順經典的教誨。換句話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想,我們就怎麼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學佛菩薩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這裡頭有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自在、隨緣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不能有絲毫勉強。弘法教學,哪個地方有緣到哪裡去,沒有緣,我們就離開,不生煩惱,天天都在歡喜當中。挫折在所不免,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外有六師外道,內有六群比丘,這都是示現,看看佛怎樣處理。孔夫子在陳絕糧!至聖、如來,在一生示現當中,都不能沒有挫折,我們過去、今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現在我們覺悟了,這一切挫折,譬如毀謗、人家造謠生事來傷害、陷害。我們用什麼心態面對?我永遠是感恩的心。有人問我,不理他就算了,你為什麼還感謝他?要感謝,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過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現在果報現前,這個帳就了了,一筆勾消。每個挫折,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麼能不感恩!善緣順境,逆境惡緣,統統都要做到純淨純善。


「成聖成賢,成己成物」,成己是自度,成物是度眾生,「總在好學」。你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能不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能不能成為菩薩,關鍵在你好學。自行化他,離開好學統統都落空了。中國古人說「學所以治己」,治己就是修身,在佛法講就是自度。「教所以治人」,治人就是度他。「不學則不智」,不智就是愚痴。「不教則不仁」,就沒有慈悲。所以孔夫子跟我們講「不如學也」。一生都在求學,都在做學問,同時也教他,教學相長,所以能夠成為大聖,成為至聖。
  
印光大師開示:誠信願真切


大覺世尊,善治眾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樂。心病者何?貪瞋癡是。既有此病,則心不得其正,而逐情違理之念,熾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則殺盜淫之劣心,直下現諸事實矣。所謂由惑造業,由業招苦,經塵點劫,無有了期。如來愍之,隨彼眾生之病,為之下藥。


為彼說言,貪瞋癡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圓明淨妙,如淨明鏡,了無一物;有物當前,無不徹照。物來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隨物轉。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塵合覺,使入聖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無根;縱有寒熱感觸,亦無危險。心既得其正,身隨之而正。以既無貪瞋癡之情念,何由而有殺盜淫之劣行乎?


人各如是,則民胞物與,一視同仁。又何有爭地爭城,互相殘殺之事乎?以故古之聰明睿智之王臣,無不崇奉而護持者,以其能致治於未亂,保邦于未危,不識不知,致太平於無形跡中也。



倫理道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大乘佛法的世紀


在古時候古聖先王,碰到一個好的皇帝、好的領導人,什麼叫好?他會教,把人民都教好了,這是好的領導人。不會教的把人都教壞了,教好了這個國家長治久安,教壞了社會動亂,地球災變就多了。統治一個國家、帶領這個世界,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教育。


這些年來我們常常聽到中國人崛起,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許多人聽到這個話心裡感到慌張,中國人要是統治全世界這還得了。大家都是提起防範,其實對這句話錯會意思的人很多。


我這些年有這些機會接觸國際上一些人士,包括國家領導人,我曾經提出這個話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中國人說的,誰說的?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他在七十年代確實說過這個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所以二十一世紀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紀、大乘佛法的世紀。不是中國的軍事,不是中國的政治,也不是中國的工商企業,更不是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中國的文化,為什麼?


中國的文化以孔孟,孔孟代表的是什麼?仁義。仁者愛人,中國傳統文化是愛的文化。義是循理,什麼叫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情理法這叫義,這是孔孟學說的核心,中心。在今天這個混亂的世界,如果孔子來了,你問他老人家用什麼方法來對治?肯定他用兩個字忠恕。《論語》上說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兩個字就能把現在世界擺平。


心得交流題目:心裡悶悶不樂?


有學長提到心裡悶悶不樂,恕末學直言:這是菩提心還沒有發出來的表現。十幾年前,末學也是經常悶悶不樂,覺得誰都不理解我。


我的一位表姐說我是享福享折了!如果您還在悶悶不樂,就想一想很多流浪的小孩子等您去救護,很多受苦受難的眾生還在血淚中盼您去拔濟……您的使命有多大啊!捨我其誰!不趕緊下功夫念佛,好早日幫助這些過去父母,能對得起誰?放下我自己,趕緊念佛,為時不多了啊!


答疑解惑


問:當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父母是否至少能往生天道?


答:有這個可能。世間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父母雖然住在鄉下受些苦難,如果兒子做了皇帝,地方上官員對他恭不恭敬?人人都願意去照顧。如果兒子到西方世界作佛,這些龍天鬼神都另眼相看,總是對你恭敬。這生天道,是一個很正常、很符合人情的想法。


《地藏經》講,婆羅門女還沒成佛,還沒往生西方,只是念佛的功夫得力,我們在經上看她是念到一心不亂,縱然不是理一心也是事一心,她的母親就生忉利天。所以我們要想超度自己家親眷屬,真用功,真修行。自己功夫不到,沒有法子,家親眷屬沾不到光。


問:老法師強調念佛以《弟子規》為基礎才真正有把握往生,但淨土宗強調「三根普被」,不論善惡。如此說來,行者念佛求生應可如願。然往生者甚少,萬中只得一、二者何解?


答:答在問中,沒有《弟子規》的加持,所以不能往生。這個道理在哪裡?淨宗的經典,《彌陀經》、《無量壽經》大家常讀,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弟子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你佛念得再好,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能與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理就在此地。三根普被是一點都不錯,但下下根也要是個善人。惡人懺悔,回頭向善,就是善人。不能說是惡人惡念、惡行都可以帶去。所以阿彌陀佛來接引,惡人已經改過自新,被接引的肯定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們想想,自己善不善?要不善,好好學《弟子規》,學「十善業道」,這很重要。


(文摘:佛陀教育雜誌348期)


http://img19.imageshack.us/img19/1600/62571334.gif" width=192 height=59 />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http://www.putiya.com/hana/hana2/suiran01.gif" width=268 height=188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