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 佛 偈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讚佛偈的出處與因緣】

大智度論卷四節錄

過去久遠,有佛名弗沙。

時有二菩薩:一名釋迦牟尼,一名彌勒。

弗沙佛欲觀釋迦牟尼菩薩心純淑未?

即觀見之,知其心未純淑,而諸弟子心皆純淑。

又彌勒菩薩心已純淑,而弟子未純淑。

是時,弗沙佛如是思惟:

「一人之心易可速化,眾人之心,難可疾治。」

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釋迦牟尼菩薩疾得成佛,

上雪山上,於寶窟中入火定。

是時,釋迦牟尼菩薩作外道仙人,上山採藥。

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定,放光明。

見已,心歡喜信敬,翹一腳立,叉手向佛,

一心而觀,目未曾眴,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諦觀世尊,目未曾眴,超越九劫,

於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引文:全球供佛齋僧資訊網

讚歎三寶 佛法久住

諸佛菩薩應現於世,若無人讚歎,世人無法明白諸佛菩薩歷劫修行的勤苦及廣度眾生的慈心悲願,也無法明白佛法能濟度眾生遠離煩惱妄想、出離生死苦輪的殊勝。

三寶是世間的明燈、眾生的良友福田,讚歎三寶能使佛法流佈、久住;能使世人明白三寶的功德,進而親近三寶、聽經聞法,明白人生的方向,進而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與價值。因此讚歎三寶,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過去修菩薩行時,見到弗沙佛相好光明,殊勝莊嚴,心懷敬慕,七日七夜諦觀弗沙如來,目光不曾捨離,並以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釋迦牟尼佛因為讚佛的殊勝功德,而得超越九劫,提前證得佛果。還有一位香口沙彌,因多劫前讚佛的功德,所以生生世世口出花香。香口沙彌今生只要見到他人有一點長處,便會毫不吝惜地歡喜讚歎,而人們只要聞到他口中的香氣,無不心生歡喜,樂於親近。

佛滅度後,印度有兩兄弟,一名無著,弘揚大乘教義,一名世親,執小乘教法,毀謗大乘,兩人皆青年出家,博學多聞。後來,世親在無著的善巧開導下,方悟大乘妙義,深自悔責,欲割舌以謝罪,無著即阻止說:「同是此舌,既可毀佛,亦可讚佛,毀佛得罪,讚佛即可邀福,今以此舌轉而弘讚大乘,罪則可滅。」於是世親即積極弘揚大乘佛法,廣造諸論詮釋大乘經典,後有「千部論主」的美譽。同樣是說話,一般人自讚毀他,多造口業,而佛法則教我們運用言語來讚歎佛法,宣揚佛法,使每個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僧寶持佛淨戒,為清淨福田,能住持佛法,弘法利生。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寶住世,才能傳承佛法,說法度眾,令人解脫煩惱的繫縛。所以讚歎僧寶,不但能令大眾明白僧寶的殊勝功德,進而樂於親近佛法,更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護法護教的積極表現。

真誠讚歎 智慧利生

後漢龐統,每次稱讚別人,往往言過其實。

有人好奇地問他,他回答:「現在善人少,惡人多,當有人行善、增長道業時,若不讚歎肯定他,只怕行善的人愈來愈少。我努力讚美勸善,十人之中,若有五人因此獲得勉勵而繼續行善,不也是美事一樁嗎?」

人們都喜歡聽好聽的話,親近對他有益的人,而讚歎他人,能使人身心喜悅,樂於為善,同時也對佛法產生好感,進而產生敬信,獲致清淨光明的人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嫉妒、驕慢與比較的心,因此無法欣賞別人的長處或者讚歎他人的成就。

而學習讚歎,正是拓展心量、增長智慧的方法。

當我們放下驕慢,捨離嫉妒,不與他人較量高下時,就能體會別人的用心與長處,並且真誠地欣賞與讚歎他人,使人樂於親近。因此,真誠的讚歎能使我們心量廣大,捨離內心的煩惱,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

唐朝著名的賢相魏徵,曾因犯顏直諫觸怒了太宗,太宗非常生氣,想要殺掉魏徵。長孫皇后知道了這件事,馬上換上最隆重的禮服,畢恭畢敬地去晉見太宗。太宗對皇后的舉止感到很奇怪,於是問:「今日並無重大慶典,皇后為何如此盛裝呢?」

皇后回答:「今天正是個值得慶賀的大日子,臣妾聽說有賢明的君王才有忠言直諫的臣子,證明皇上賢明仁德,天下皆知。所以臣妾今日特來賀喜皇上。」太宗聽了之後龍心大悅,因此打消殺害魏徵的念頭。

古德云:「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智慧的讚歎能化解危難,解除君臣不合的危機,為國家社會奠定安定的基礎,值得我們學習。人有人的善法,動物有動物的善法,例如:狗不嫌家貧,有忠主之義;雁子飛行,序次不紊;螞蟻分工,勤勞不計較;鵝行步時,長幼有序

所以能隨喜讚歎一切眾生的功德,明白眾生皆有佛性,可使我們心行慈悲平等,進而返觀自照。動物尚且知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何況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讚歎,是菩薩的行門。

讚歎三寶能令自己與他人種下成佛的種子,亦可獲福無量;而隨喜眾生一切善行,不但能令眾生見賢思齊,捨離惡法,成就善法,亦能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我們應當心懷慈悲,常行讚歎,如此不僅成就他人,亦能莊嚴自己的菩薩行。

引文:中台世界見俯法師

 

 引用時~先快速點3下、複製框內の文章語法、進入內容編輯區~

"勾選"左下角-觀看HTML 原始碼,"貼上語法" ~填上文章 "標題" ~按 "發表"即可!


http://home.educities.edu.tw/nkhs9323005/gif0631.gif ;">



http://blog.roodo.com/h40623/24f8d87d.gif"> border=0 src="http://blog.roodo.com/h40623/24f8d87d.gif" />


讚 佛 偈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讚佛偈的出處與因緣】


大智度論卷四節錄


http://f8.wretch.yimg.com/richjf46/25/1671847545.jpg?lYp.uEJDchGfm7Cgb0VAvxQwvMT_GhFyYD2cKimcEYhmUf.3n0JwiWpIghCy" />


過去久遠,有佛名弗沙。


時有二菩薩:一名釋迦牟尼,一名彌勒。


弗沙佛欲觀釋迦牟尼菩薩心純淑未?


即觀見之,知其心未純淑,而諸弟子心皆純淑。


又彌勒菩薩心已純淑,而弟子未純淑。


是時,弗沙佛如是思惟:


「一人之心易可速化,眾人之心,難可疾治。」


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釋迦牟尼菩薩疾得成佛,


上雪山上,於寶窟中入火定。


是時,釋迦牟尼菩薩作外道仙人,上山採藥。


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定,放光明。


見已,心歡喜信敬,翹一腳立,叉手向佛,


一心而觀,目未曾眴,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界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諦觀世尊,目未曾眴,超越九劫,


於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引文:全球供佛齋僧資訊網


http://blog.roodo.com/h40623/24f8d87d.gif"> border=0 src="http://blog.roodo.com/h40623/24f8d87d.gif" />




讚歎三寶 佛法久住


諸佛菩薩應現於世,若無人讚歎,世人無法明白諸佛菩薩歷劫修行的勤苦及廣度眾生的慈心悲願,也無法明白佛法能濟度眾生遠離煩惱妄想、出離生死苦輪的殊勝。


三寶是世間的明燈、眾生的良友福田,讚歎三寶能使佛法流佈、久住;能使世人明白三寶的功德,進而親近三寶、聽經聞法,明白人生的方向,進而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與價值。因此讚歎三寶,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過去修菩薩行時,見到弗沙佛相好光明,殊勝莊嚴,心懷敬慕,七日七夜諦觀弗沙如來,目光不曾捨離,並以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釋迦牟尼佛因為讚佛的殊勝功德,而得超越九劫,提前證得佛果。還有一位香口沙彌,因多劫前讚佛的功德,所以生生世世口出花香。香口沙彌今生只要見到他人有一點長處,便會毫不吝惜地歡喜讚歎,而人們只要聞到他口中的香氣,無不心生歡喜,樂於親近。


佛滅度後,印度有兩兄弟,一名無著,弘揚大乘教義,一名世親,執小乘教法,毀謗大乘,兩人皆青年出家,博學多聞。後來,世親在無著的善巧開導下,方悟大乘妙義,深自悔責,欲割舌以謝罪,無著即阻止說:「同是此舌,既可毀佛,亦可讚佛,毀佛得罪,讚佛即可邀福,今以此舌轉而弘讚大乘,罪則可滅。」於是世親即積極弘揚大乘佛法,廣造諸論詮釋大乘經典,後有「千部論主」的美譽。同樣是說話,一般人自讚毀他,多造口業,而佛法則教我們運用言語來讚歎佛法,宣揚佛法,使每個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僧寶持佛淨戒,為清淨福田,能住持佛法,弘法利生。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寶住世,才能傳承佛法,說法度眾,令人解脫煩惱的繫縛。所以讚歎僧寶,不但能令大眾明白僧寶的殊勝功德,進而樂於親近佛法,更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護法護教的積極表現。


真誠讚歎 智慧利生


後漢龐統,每次稱讚別人,往往言過其實。


有人好奇地問他,他回答:「現在善人少,惡人多,當有人行善、增長道業時,若不讚歎肯定他,只怕行善的人愈來愈少。我努力讚美勸善,十人之中,若有五人因此獲得勉勵而繼續行善,不也是美事一樁嗎?」


人們都喜歡聽好聽的話,親近對他有益的人,而讚歎他人,能使人身心喜悅,樂於為善,同時也對佛法產生好感,進而產生敬信,獲致清淨光明的人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嫉妒、驕慢與比較的心,因此無法欣賞別人的長處或者讚歎他人的成就。


而學習讚歎,正是拓展心量、增長智慧的方法。


當我們放下驕慢,捨離嫉妒,不與他人較量高下時,就能體會別人的用心與長處,並且真誠地欣賞與讚歎他人,使人樂於親近。因此,真誠的讚歎能使我們心量廣大,捨離內心的煩惱,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


唐朝著名的賢相魏徵,曾因犯顏直諫觸怒了太宗,太宗非常生氣,想要殺掉魏徵。長孫皇后知道了這件事,馬上換上最隆重的禮服,畢恭畢敬地去晉見太宗。太宗對皇后的舉止感到很奇怪,於是問:「今日並無重大慶典,皇后為何如此盛裝呢?」


皇后回答:「今天正是個值得慶賀的大日子,臣妾聽說有賢明的君王才有忠言直諫的臣子,證明皇上賢明仁德,天下皆知。所以臣妾今日特來賀喜皇上。」太宗聽了之後龍心大悅,因此打消殺害魏徵的念頭。


古德云:「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智慧的讚歎能化解危難,解除君臣不合的危機,為國家社會奠定安定的基礎,值得我們學習。人有人的善法,動物有動物的善法,例如:狗不嫌家貧,有忠主之義;雁子飛行,序次不紊;螞蟻分工,勤勞不計較;鵝行步時,長幼有序


所以能隨喜讚歎一切眾生的功德,明白眾生皆有佛性,可使我們心行慈悲平等,進而返觀自照。動物尚且知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何況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讚歎,是菩薩的行門。


讚歎三寶能令自己與他人種下成佛的種子,亦可獲福無量;而隨喜眾生一切善行,不但能令眾生見賢思齊,捨離惡法,成就善法,亦能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我們應當心懷慈悲,常行讚歎,如此不僅成就他人,亦能莊嚴自己的菩薩行。


引文:中台世界見俯法師http://www.chandao.com/upload_files/14/vbCAEd20050414084212807.jpg" width=640 height=480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