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會在日常生活中帶給我們諸多

挑戰 與衝突。當盡職的父母過度

干涉時,他們並無意要弱化子女

處理生活中必然遭遇的痛苦的能力。

這不是說父母應該把子女丟進狼群中,

而是他們應該確定子女在離家前,

已學會如何靠自己的力量對抗狼群。

 

諾里斯送給我一些她請學生家長閱讀

的材料。我發現這些指導方針,是給家中

有子女就讀小學、中學或以上學校的父母

(甚至是年輕人的父母)的金玉良言。

我把它們做成摘要並修改成為以下

幾點,以便闡明我的目的:

 

• 父母要表現出對孩子的信心,以及

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世界所帶來的問題。

生活是一連串對變化的反覆調整。

孩子若知道父母相信他們能從日常

環境中做好必要的調整,會很有助益。

 

 • 不應該允許孩子把負面情緒

轉而發洩在父母身上。

如果小孩覺得憤怒、挫折、孤獨

或悲傷,而把這樣的情緒丟給父母,

對孩子或父母來說都是無益的。

發生這種情形時,孩子丟下了自身

的焦慮與挫折後逃之夭夭,卻變成

父母感到不好受。當子女心煩意亂時,

父母當然可以出言寬慰,但應該

把重點放在這些情緒本身─

譬如:「我知道你現在不好受,

但我相信你可以安然度過。」

 

• 父母要教導就讀中學及年齡更大的

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像是自我照顧、

組織能力、金錢管理、時間管理,以及

與人生智慧有關的事,同時不要去

解決孩子所面臨的某個特定問題。

父母要避免在問題發生時告訴孩子

應該怎麼做,他們說的話應該是:

「我了解你現在很煩。你認為要怎樣做

才是好的第一步?」不要剝奪孩子從

解決問題中學到教訓的機會,這才是

最管用的,而父母也應該區別人生智慧

的教誨和為孩子解決問題兩者之間的不同。

 

 • 父母永遠要記得,要在場外

歡呼,而非獨攬子女成功的功勞。

當孩子成功克服困境或是達成努力追求

的目標時,父母應該在場外喝采,並且

繼續鼓勵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父母當然

擁有超越童年的多年人生閱歷。但如果

他們在子女解決問題時像是夥伴,

子女成功時又去搶功,很容易便

奪走了孩子的成就感。

 

(本文作者/寶莉‧楊艾森德斯)

(摘自/跨越自尊陷阱:

 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

/法鼓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ing 的覺塵了塵 的頭像
    miing 的覺塵了塵

    miing的覺塵了塵部落格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