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期專欄:十二德目與我們的生活


「信」,信用,言而有信,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言而有信的人做事情負責任,說到做到,絕不欺騙別人,這樣的人會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幫助。孔子講「人無信不立」,老祖宗把信放在道德的最底限。一切法都從信德成就的,沒有信,什麼成就都沒有。


  遍法界空界一切諸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本來是聖賢,相信自己本來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所以現在要發心作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第二則信他,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本師為我們介紹的阿彌陀佛。世尊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沒有疑惑。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教誨,我們沒聽到、沒看到,而是由釋迦佛為我們轉述,我們能相信、接受,這叫信他。第三個信事,第四個信理,第五個信因,第六個信果,信因、信果,自他、事理、因果這叫六信。有這個信德,信是自性裡面的德,道家講道德。道的意思,佛家講的自性,自性起用就是德。


  所有的德行統統是建立在信德的基礎上,一切法都從信德而成就的,沒有信德什麼都不能成就。信根要是壞了,性德就沒有了。所以,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是入道的根源,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決定成正比例。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孔子、釋迦佛來教你也沒辦法。為什麼?沒有根,不會發芽,不能成長。如果能信能解,你的福德現前。福德是什麼?你真幹,能行、能證!具足這種條件,遇到緣分,你就能成就。


  今天世界上災難頻繁,山崩地陷,什麼原因?信心沒有了,是懷疑造成的。所以貪瞋癡慢疑,五惡、五毒,它給我們帶來災難。懷疑,應對身體是免疫系統壞了,免疫系統就是抵抗力,沒有抵抗力,一切病菌都會感染。人對任何事懷疑。抵抗力就沒有了;信心堅固,就有抵抗力,什麼細菌侵犯都不在乎,都不會受傷害。所以信心多重要,信是萬德之根本。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根本動搖,信德失掉了,所以世出世間聖賢之法全部都消失,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大事。沒有聖賢教誨,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片漆黑,無所適從,於是人隨心所欲,任意所為,什麼業都敢造,果報現前才後悔莫及。真的是遭大難!


  所以我們學習要從信開始,從這奠定基礎。為什麼不信?懷疑。現在人受了科學洗禮,科學頭一個就教你懷疑,對祖宗懷疑、對父母懷疑、對聖賢懷疑、對佛菩薩,沒有一樣不懷疑。如何能夠斷疑生信,那得要教。可是教有條件,如果他沒有誠信心、沒有誠敬心,什麼都學不到。聖賢教育是心性的教育,心性最重要的第一德還是信。信要是沒有,全部都沒有了。這怎麼能入門?入不了門。


  如何來示現?我們學老祖宗,真信,不懷疑。我們把信心建立起來,對佛菩薩不懷疑,對老祖宗不懷疑,對現在科學、哲學也不懷疑,對任何人都不懷疑。為什麼?我們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相信「人性本善」,我們的信心建立在此基礎上。真有信心的人,就能得到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活得快樂,幸福自在!人生最高的享受,肯定是立足於與人無爭,於世無求,知足常樂!煩惱,年年減少,智慧年年增長。雖然是布衣、小百姓,無足以道的這麼一個身分,可是智慧現前,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講的性相、理事、因果都很清楚、都很明瞭,人怎麼會不快樂?怎麼會不幸福?所以要怎樣化解現在社會的危機,怎樣救自己,讓自己身心健康,一生生活得幸福美滿,快樂人生?要把信心找回來,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古聖先賢,要相信佛菩薩。


【禮】


  「禮」,是約束身體行為的標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要合禮,佛門講:「不犯威儀」,這個威儀就是禮貌、禮節。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過去的社會如果不懂禮,沒法立足,所以中國自古以被稱為禮義之邦,人人都知禮守禮。懂禮、守禮的人、持戒的人,人人都歡喜親近。一個人要做到跟一切人接觸的時候,別人歡喜你、不討厭你,你做人就成功了。所以禮節是我們要學習的。


  禮是有節度的,禮是社會的秩序、規矩。人是社會行為的動物,如果沒有規矩就亂了。所以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弟子規》是家家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百一十三條規矩,每一家還有不共的,因為家裡經營事業不一樣,或者是研究學術門派不相同,都寫在自己家譜裡共同遵守。


  日常生活不可以亂。穿的服裝,顏色不一樣,繡的花紋不一樣,代表的輩分不相同、級別不相同。位卑要向位高的人行禮。你看中國歷史的每個朝代的「禮樂志」,要求全國上下,從帝王到庶民,應該遵守什麼規矩都記載在內,這叫治世,有禮樂治天下。如果禮樂沒有,這叫亂世。從滿清亡國到現在,一百多年,沒有禮樂,沒有定出禮服。現在人穿什麼服裝?重要的宴會,穿西裝,我們老祖宗看到搖頭,怎麼被外人同化了,自己沒有禮服了。


  今天的法律也包括在禮裡面,所以禮的範圍非常廣大。人人能守規矩、守禮、守法,大家就可以和睦相處,譬如人與人相見,相見有禮,最恭敬的禮是三鞠躬。學佛人只有對佛像才行跪拜禮;對人,從我們不提倡,合掌三問訊是最敬的禮。佛法要走上現代化、本土化,才容易推廣,大家才願意入佛門來學佛法。有很多人看到學佛的人見到法師都要跪拜,他不學了,我們對禮的把握不能恰到好處,就會把許多人擋在佛門之外!如果是合掌三問訊,他說「這個我也可以」,你就帶許多人入佛門了。


  所以禮不能不到,也不能過分,要恰到好處,如果超過節度,就是諂媚巴結,也不合禮;如果不及,顯得自己傲慢,一定要符合節度。我們現在跟一切善友往來,要行什麼禮?如果是出家的大德,用「頂禮雙足」是可以的。但老和尚一定跟你說「一拜」,老和尚叫你一拜你就一拜,你如果拜兩拜就顯得巴結了,就不合禮。老和尚不說「一拜」,你也拜一拜,這是合禮的,為什麼?我們只有拜佛像才三拜,拜人只一拜。


  行接足禮也要看在什麼處所、在什麼時間,一定要觀察清楚。譬如老和尚在吃飯,這時決定不拜;他在休息、睡覺也不拜;他在忙事務的時候,不拜。有時節因緣的,錯了都是失禮。不在佛門在其他場合,見到老和尚,只問訊,不拜。絕對不要以為這是對老和尚不尊重。可見得「懂禮」相當不容易!雖然我們現代這個社會不講禮了,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疏忽了禮節,可是我們以禮對人,人家都歡喜,並不討厭。由此可知,好禮是天性,絕對不是孔子、孟子想出來的一套辦法,它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自性本具的德行。


  「性德」是個抽象的名相,它從儒家的禮、佛家的戒律顯示出來;禮與戒都不是聖賢制定的,而是古聖先賢心行自然的流露。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對人事物,自然具足禮貌。如果沒有禮貌,這是凡夫,無禮就是將自己的本性迷失了,所以表現出來就與禮法相違背了。


  所以人與人相往來第一個就要懂得禮敬,才能和睦相處,化解衝突,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弟子規》是最基本的禮教,禮的精神是恭敬,對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心,用最恭敬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這是真正有禮。


【義】


  仁義是儒家的核心,孔子代表仁,孟子代表義。義是什麼?無論是為自己,或者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不違背道理這叫義。「義」是盡義務,為一切眾生服務,決不求果報,不求報酬,不講權利;義者循理,遵循正理,遵循大自然的規則。中國人做事情,無論是為自己,或是為別人,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在什麼地位、什麼身份,應當做哪些事情,循規蹈矩,盡心盡力做好,也就是所謂天理良心,處事待人接物利益眾生,不能夠傷害眾生,這叫義。幫助別人,為社會大眾服務,不求報償,這叫做義務。我們現在講做義工,義工就是不要報酬,義務,應當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就是道義。我們在社會上,無論什麼身分、地位,用財力、勞力,或是智慧,或者三個都用,盡心盡力,全心全力,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不計較報酬,也不計較工作環境,這就是義!這是應該盡的義務。


  如今的社會只講法,沒有情、理,自以為聰明的人鑽法律漏洞,這就是沒有義;做多少工作都要計算代價,是商業行為,這也沒有義。中國古人講義氣,「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現在這個社會有這種觀念的人,很難找到了,都講利,人情焉能不冷漠?世界焉能不亂?現在很多公司都是利害的集合,上有老闆、下有員工,不是親情的組織團體,之間利害要是出了狀況,公司馬上就破產。現在的員工,如果老闆經濟有了困難,周轉不靈,一個月、兩個月工資沒有發,員工馬上就要包圍工廠,公司馬上就垮掉。這是道義沒有了,沒有相憐,都是互相對立,都是利害的關係。


  如果公司所有人都能明白義理,能守住重義輕利的原理原則,能把父子有親的這種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的關係之中,彼此互相憐愛、包容、關懷、照顧,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團體的每一個人,尊重團體、愛團體,不毀謗、傷害團體,這就是有道義的團體!這樣的公司就能有義且有利,就能給世人做個講義、行義的好榜樣。心裡存義,做出道義、仁義、情義、恩義的形象來影響社會,廣度眾生,讓眾生迴歸道義。都能把它做到,就是現代能盡義務的聖賢君子。


  經典裡稱諸佛菩薩是大德,他們自己生活需要非常簡單,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對社會卻作最圓滿的貢獻,他們是義務教育工作者。不求報酬,不求果報,值得社會大眾尊敬,成為社會大眾的好榜樣。釋迦牟尼佛、孔子,他們對社會、對眾生、對現前、對後代都盡了義務。天人導師是一切眾生對如來的尊稱,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的出家身份,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在中國,孔子也是做這樣的示現。我們今天發願學釋迦牟尼佛、學孔子,就要像佛,像孔子一樣,在這一生當中,在社會大舞台裡面,好好表演,把佛法裡的三福六和、四攝六度、十大願王表演出來,把儒家的倫理道德表演出來。能把這台戲唱好,我們就是真正儒、佛的弟子,是真正儒、佛的傳人。


  經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要去做的。做起來不認真努力,當然就與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產生衝突。化解衝突,從哪裡做起?從化解內心衝突做起。我們的煩惱習氣肯定跟儒佛的教誨產生衝突,怎麼樣把自己的衝突化解,這就叫功夫。修行的功夫,一定要做得徹底,真正捨棄自己的煩惱習氣,完全隨順孔孟的教誨。孔孟教誨的書就是劇本,我們上台表演,總得要依劇本,總不要劇本,愛怎麼表演就怎麼表演,那就不成體統了。按照佛經來表演,那你就是佛菩薩;按照儒書來表演,那你就是孔孟;這就是真正的道義!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印光大師開示:警人命無常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


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


心得交流:題目:放生感悟


  各位師兄,我修習佛法三年多了,從今年五月才開始放生,我每星期放一次,第一次放生是我自己去的,也沒有啥儀式,到了那裡就放水裡了,然後就回來了。第二次是我和老婆去的,她不學佛,老給我說話,皈依做的也不完整,但是在回來的路上,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了一種想法,我放的這些魚和我是有緣的,是不是說這些魚在千百劫來得人身的時候也做過和我同樣的事,是不是也救過我的生命,是不是我吃過的那些魚,我還聯想到假如是我面臨被殺之前,突然有人救了我,我是怎樣的心情,從而堅定了我放生的信念,我要堅持下去,不管貧窮和富貴,阿彌陀佛,願所有眾生聞佛道、脫苦海、出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節錄:佛陀教育雜誌390


 


是心是佛,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欣求極樂;
是心作佛,一向專念,持佛名號,往生成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