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發願生極樂世界,

但在娑婆世界還有一些事情,還要不要做?

 

聞名生信心,發願求生淨土,「發願欲生我世界」,我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不發願不行。發願生極樂世界,對於娑婆世界就要捨得乾乾淨淨。在娑婆世界還有一些事情,要不要幹?

 

這要學諸佛菩薩,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上佛告訴我們,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這個開示好!佛弟子可以做世間的事,不能有那個意。意是什麼?意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有分別執著,這是世間意。

 

你有這些東西,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叫造業。造的什麼?善惡業,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造惡業,果報在三惡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業力重,牽引的力量大,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你,他拉不動你,你的業力太重。

 

這個經上說得很多,心、佛、眾生這三樣是平等的,眾生就是講眾生的業力,佛的力量、心的力量,你的業力,業力不可思議,念《地藏經》你就都明白了。業力怎麼來的?就是你有世間意。世間意,我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你對這個世間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這是世間意。

 

真正不執著,真正不分別,看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幹好事也是好事,幹壞事也是好事,這是真正把世間意放下了,你心清淨,你不會被外面境界所染污。外頭境界一動,你的心就動,這虧吃大了。所以經典裡這些教訓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修行,修淨宗的目的,現前的目的是什麼?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心,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

 

外面的境緣,我們講境就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時時刻刻在擾亂我們的念頭,擾亂清淨心,它會叫你起心動念,不管是善念、是惡念,你起心動念了。

 

如何學著能夠在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功夫。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是什麼人?這個人就是清淨平等覺。不執著,清淨心現前,不分別,平等心現前,不起心不動念,覺心現前。

 

我們修行有什麼功夫?外面境界風一動,我們的心就跟著轉,這是什麼?一點功夫都沒有,我們一般講沉不住氣,總是被外頭境界轉,那怎麼行!

 

我們看有些人修得很好,從哪裡看?他不被外頭境界轉。小的境界,若無其事,大的境界,偶爾動一下,動一下他就回頭。那是什麼?那在考驗他。警覺性很高,我怎麼又動心?怎麼又被境界轉?

這個時候得懺除業障,用什麼方法懺除?念阿彌陀佛,就懺除業障了。所以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你成功了,你的淨業成就了。淨業成就的人,往生可以隨時走,真正得到自在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 222

 

學長們您是否有發現,老和尚在最近的講席中不斷的重覆強調我們一定要「真信、切願」,學習的態度要「真誠、恭敬」,世出世間法都要「老實、專注」,念佛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老和尚為什麼要一再重覆這些觀念呢?如此苦口婆心的用意何在?在交流區置頂的首篇文章中已經清楚的揭示了。我們讀了這段老和尚開示,大家回光返照自己的內心之後,我們真誠的反躬自省,有做到老和尚所說的「真幹」嗎?

 

末學 華藏妙音 頂禮

 

慈悲生平和

心淡少風波

寬容心量大

行善德自多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堤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佛世門中 不舍一人

不忍眾生苦

不忍盛教衰

弟子妙音端心頂禮祈請諸佛菩薩住世

 

Photobucket


 

(欲引用時..老和尚法相圖片請先存檔到JPG.

來到新增文章區再貼圖出..內文、視頻複製過去後..

加以編排位置..就永久不會破圖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ing 的覺塵了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